Shopify 生产工程总监解释了泛读如何帮助他弄清事情的真相。

编者注:我们即将迎来 ChatGPT 发布一周年的纪念日。ChatGPT 是一台知识与信息机器,一台跟我们之前制造的任何机器都不一样的机器。在反思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时,我们也想知道学习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。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?书的作用是有什么(如果有的话)?这篇对Shopify 生产工程总监的采访也许可以让我们一探究竟。

想象一下:你是一名 18 岁的年轻人,只有高中学历。你移民到了一个讲不同语言的新国家,然后开始与全世界某些最聪明的工程师一起工作。

不久之后,你就被推进了管理层。现在,你领导的团队都是些比你大 10 或 20 岁的人,他们曾经在过去十年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工作过。

这个时候你只能孤注一掷,不成功便成仁。

这就是西蒙·埃斯基尔森 (Simon Eskildsen) 职业生涯早期的样子。高中毕业后,在上大学前他选择休学一年,离开自己在丹麦的家,独自去到加拿大,替 Shopify 工作。

他刚开始工作那会儿,Shopify 有 150 名员工,为数以万计的商家提供支持。现而今,该公司已有5000多名员工,商家客户超过了100万。

西蒙后来就没上过大学,他留在了 Shopify ,并晋升为基础设施团队的负责人,帮助 Shopify 没日没夜地处理每秒数十万个请求。

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?

他开始把自己的头脑当作技术基础设施来看待。

他不是靠开发系统来优化服务器性能,而是在优化自己的大脑:他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一台学习机器。

西蒙意识到,为了足够快地提升自己好完成手头的工作,他需要大量阅读。不仅如此,他还需要记住所读的内容。

因此,他建立了一套复杂的系统来完成阅读、记忆并应用数百本书中学到的内容。他不仅阅读有关基础设施的文章,还阅读文学与科学史,阅读政治和哲学方面的书籍。

一路走来,他发现泛读是刨根问底、弄清事情真相的最佳方法,因此也是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。

我们跟他见面并讨论了他精心构建的那套学习系统:用Readwise与 Anki 来记住所读内容,如何用 Markdown构建自己定制的卡片箱(Zettelkasten) 、把语言学习自动化的流程,以及他的一个烹饪项目——学习如何制作世界各国的美食。

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吧。

西蒙的自我介绍

我是在丹麦长大的,但 18 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,去加拿大一家叫做 Shopify 的公司寻求机会了。

我是在 Rails 社区听说 Shopify 的,高中毕业后我接受了他们的面试。面试结束后,他们说:“呃,你可以到渥太华找我们。”

我当时回道:“渥太华是什么东西?”

但我最终还是去了渥太华,接受再一次的面试,然后决定休学一年加入他们那里的工作。一切都很顺利,也可以这么说,我现在已经是休学的第六年了。如果我上了大学的话,这就是我毕业后想要找的工作。我很幸运,自己高中毕业就被录用了。

那时候,Shopify 拥有数以万计的商家。现如今,这个数字已超过了 100 万。我的工作是建设好基础设施,去支撑网站扩大规模。

 

他是怎么开始阅读的

我是在2013 年加入 Shopify 后开始认真对待阅读的。这主要是因为我在职业生涯早期就当上了经理。

当我开始做管理时,我感受到了要成为团队最佳领导人的责任感。管理责任重大,尤其是当你的部分下属年纪比你大 10 岁时,这项工作的挑战性就更大了。

在我看来,履行这一责任的最佳方式就是每天早起,在上班前读点东西。

当我开始阅读更多内容时,遇到的问题是要精读还是泛读。我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,所以我自然而然喜欢泛读。我努力成为 T 型人才:真正擅长某件事,但基础很宽——这是我们在 Shopify 内部用得很广泛的一个比方。

我每年大概要看 30 到 50 本书,主题从晶体管的历史到古代哲学不等。我女朋友开玩笑说,因为我从没上过大学,所以我还喜欢学习。我不知道。我想也许我确实喜欢大学。

 

他是怎么选书的

我曾经制订过一个极其严格的流程来决定读哪些书,但现在已经不再这么做了。

我发现,用一个花哨的流程去选择看什么书最终更多地与我“应该”读什么有关,跟我实际上觉得最有趣的书关系不大。把这套僵化的系统取消,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关注自己喜欢什么以及不喜欢什么:读完 700 页的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很费劲,但读完了一本关于电报史的书却没花我多少时间。

有一条是我确实试着去遵循的,那就是在同一时间内连续阅读大量相关主题的书籍。这种阅读方式很有用,因为这意味着我不必只相信某位作者对特定主题的观点,而且还可以帮助我将许多事实关联到一起,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。

比方说,去年开始,我迷上了 19 世纪中叶的那段历史。那段历史太丰富了:淘金热、制冰业、工业革命、电报。那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时代。

我是这么挑书的:上亚马逊浏览,然后将样章发到我的 Kindle。之后我会看一下样章来确定是不是真想从头到尾看完。我是从我的朋友 Dan Doyon 那里学会这个的。

 

他是如何读书的

当我开始阅读更多的书时,我意识到自己记得的东西其实并不多。这让我很烦恼。于是,我掉进了一个兔子洞:开发了一堆的系统来帮助我记住所读的内容。

系统的核心是高亮显示。

任何我认为重要的内容,我都会在 Kindle 上高亮显示。所有这些高亮显示的内容都会自动转到我的Readwise ,然后就可以将它们添加到我的学习系统当中。 Readwise非常棒,因为它会自动抓取我 Kindle 上面所有的高亮显示内容,然后将它们放到一个地方,让我可以对它们进行搜索、标记和查看。

我的学习系统本身有两个组件:一个抽认卡系统,一个受卡片箱(Zettelkasten,社会科学家尼克拉斯·卢曼 (Niklas Luhmann) 开发的笔记系统)启发而定制的笔记存储库。 我会花时间对这个笔记库的内容进行处理、分类以及关联。

 

他是怎么利用抽认卡来记住事实的

当我在书中发现一些似乎对理解和记忆有用的内容时,我会在 Kindle 上高亮显示相关内容,然后给文字添加注释,并附上文字:“.flash ” 。

所有带“.flash ”的笔记都会自动加载到Readwise,并被贴上 “flash”的标签。

我会定期在Readwise打开“flash”标签列表,并用 Anki 将它们翻译成抽认卡的形式。

Anki 会在我可能忘记之前显示抽认卡来帮助我记住一些东西。这种方法又叫做间隔重复。

我读书是为了学习,我做抽认是为了确保我能记住。

从汽车行驶 100 公里需要多少千瓦时,到“盲目乐观”这个词的定义,再到新喀里多尼亚群岛的历史和文化,我有各种各样的抽认卡。

看过一些东西后确信自己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内能记住,这中能力是很强大的。对我来说,抽认卡不是为了记住一些随机的东西,也不是为了在冷知识比赛中获胜。

这里的目的是触发你已经学过,但希望确保你不会忘记的概念。

我在 Anki 已经逐渐积累了 10000 张卡片,而且我坚持这样做已经坚持了四年多了。就投入时间所产生的影响而言,这可能是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习惯。

 

他把大的概念存储在定制的卡片箱系统里面

当我高亮显示书里包含有想法、概念、隐喻或某些更抽象的内容时,我会将其放入卡片箱而不是抽认卡系统里面。这些亮点不需要记住——需要的是关联起来。

卡片箱(Zettelkasten。德语是“滑箱”的意思)是一种管理知识的方法。其过程大概是这样的,你在书籍、文章或对话当中获取了一些想法,然后将这些想法写在记事卡上,再将它们收集到一个集中的数据库里面,并将它们关联到一起,这样就可以从中寻找到所学习的概念之间更大的关系。

一开始的时候,其实我用的是实体的记事卡,我会用手写下来,然后放到自己桌上的卡片盒上。

不过,维护这样一个实体的卡片盒系统的工作开始失控,所以后来我尝试了一堆软件解决方案——Workflowy 、 Dynalist 、 Notion——但这些都太慢了,而且没有我想要的功能,我担心它们会如何年龄。我想要一个可以终生使用的系统。

所以我自己设计了一套系统。

其实就是放在我计算机上的一堆文本文件,是我用 Markdown 编写,并用纯文本编辑器编辑的文本文件。我还编写了很多小型的辅助工具,用来搜索、浏览相关笔记、进行编辑器集成等。我保存所有内容的主存储库则放在Github上。

Readwise提取的高亮文本进入到我自己的卡片箱。 Readwise有一个叫做“每日回顾”(Daily Review)的功能,会每天向我展示大约 15 条高亮显示的集锦内容。

如果我认为某条集锦很重要,我会在我的卡片箱创建一个新笔记,然后将之其与其他笔记关联起来。比方说,这个笔记是关于拉链首次使用时引起争议的:

这一条很重要。于是,我在自己的卡片箱供给它创建了一个条目:

从我的卡片箱可以看出,我把原始引用和来源也放进去了,然后写了一条短评。

然后我再把它跟其他的笔记关联起来。方法之一是用标签,从上面你可以看到我给笔记添加了 #pessimism 标签。

但我的系统还可以让我创建直接指向其他笔记的链接。

在右侧我设计了一个全文搜索提示。要想找到其他跟pessimism有关的笔记,我可能会从搜索“pessimism”开始:

首先出现的是我记录摩根·豪塞尔(Morgan Housel)的一条笔记,他说悲观主义乍看之下往往显得很聪明的样子。

如果我点击控制台上的按钮,它就会给原先的那个关于拉链的笔记追加一个指向这条笔记的链接。我还会稍微解释一下这条链接为什么重要。

我会继续像这样搜索我的存档,并深入思考这条笔记如何与系统的其他所有内容关联起来。

到最后,这条笔记看起来可能是像这样的:

当然,任何一份笔记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。到后面,我可能还会回来再看看,去加点东西,或者修改一下,或者重新换个名字。

一旦我要撰写演示文稿、思考问题或进行任何类型的创造性工作时,我的卡片箱就是我的金矿。我平时所有的写作也时在这里面进行的,其中也包括书评(最终也会放到我的个人网站上)。

现在我大概写了有 700-800 份笔记,而且这么做已经持续了约两年的时间。我可能还会继续跟与抽认卡一起配好使用,但更新和维护速度要慢得多。

我跟他的互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

为什么他要花这么多时间来记东西

我认为记忆的威力被低估了。

比方说,人们可能觉得记住所有的美国总统是为了作秀。但对我来说,了解某段时间是谁当美国总统实际上是非常有帮助的,因为这可以让你将总统与那个时期联系起来。

以里根为例。如果你知道当时的总统是里根,你就可以说,那是在冷战左右,而且快要结束了,他的政纲支持滴流经济,这在那个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想法。

记住这些事情意味着,如果你讨论八十年代的美国,你会记得他是总统,然后就会出现所有这些概念。

这就是我发现有用的地方——了解所有这些事实变成一种记忆的连接器。

它会为你提供这个事实网络,让你可以将新的信息放置在上下文之中,并通过演绎来回答问题,而无需去查找某样东西。

他使用 Things 来进行 GTD管理

我用Things来进行相当标准的 GTD 管理。我用它来把事情组织进时间桶里面,去确定每天开始该干什么,并使用标签来组织任务。这没什么特别的。下面是一个非常真实的非工作日的例子:

我会把任务分为三个主要领域:

成长(个人项目清单)

生活(家务)

工作

在“成长”部分,我会跟踪自己所有的个人项目:

我有很多个人项目,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做这些项目。

比方说,我有个项目叫做“Napkin Math”,我希望能改进系统设计方面的数量级计算。

但我还有很多其他项目,比方说回顾维基百科上的重要文章、周期性元素(及其主要用途和来源)、博客文章以及我想学习的一百万种不同的东西。

我预计完成这些项目中的大多数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,其中部分项目我会用我的余生来完成。只要有几分钟的空闲时间,我就会去跑个脚本,通过随机选择某个区域来帮助取得微小的进展。

他试图学会世界各国的的美食烹饪

我还一个项目叫做“世界各地的美食”。在过去的四五年里,我个人的一项挑战是烹饪各国的美食佳肴。

成功的标准是什么?我希望自己能准备得足够好,好到那个国家的人吃过之后,不会因为这是他们国家的美食而觉得受到了冒犯。

几年前,我做过一道传统的伊朗炖牛肉。我的一位同事来自伊朗,所以有一天我上班的时候把这道菜带给他。他尝了尝之后,看着我,说:“味道太棒了!”于是我就把它从清单上划掉了。

我们也让我的朋友参与其中。我们去到 random.country ,然后随机选择一个国家,再去查找那个地方的传统美食,然后各自做好菜之后拿过来一起聚餐。目前,我们已经制作过中国香港、蒙古、孟加拉国、巴西、西班牙以及许多其他国家地区的美食。

他甚至连语言学习都给自动化了

我的另一个项目是一个帮助我提高词汇量的系统。

由于英语不是我的母语,所以阅读时有时候会遇到我不理解的单词。因此,为了学习更多单词,我创建了一个脚本,这个脚本回从Readwise提取单词,并自动将该单词的发音、定义以及句子当中的示例添加到 Airtable里面。

然后我会手动将这些单词放入 Anki 来帮助我学习。

这种学法会有问题,我确实也遇到了:我有时候会使用没人知道的单词。比方说我会从 19 世纪的小说里面提取出一个单词,然后运用到日常对话当中。结果没人知道我在说什么。

因此,我必须给系统添加另一个东西,去根据使用频率对单词进行排序。关于使用频率,我发现最准确的指标是某个单词用 Google 检索得到的结果数量。

这样,我终于学习到了真正有用的词汇,从而不会意外地学到母语人士甚至都不知道的单词。

他利用reMarkable平板电脑来阅读长篇文档与电子邮件

这些年来,我发现用笔记本电脑或 Kindle 阅读有大量文字的 PDF 或 Google 文档并不是很好。

最近,我的一位朋友对reMarkable平板电脑赞不绝口,而我现在也开始用它来阅读这些类型的文档。这是一宽简单的电子墨水平板电脑。它比 Kindle 大,书写时感觉就像纸一样。它不会取代你的 Kindle。不过它对长篇文档不友好。

好了,我以前没有读过的内容类型现在我可以很高兴地坐在椅子上阅读了。

我要审核的大部分 Google 文档以及较长的电子邮件都会发送到我的reMarkable,然后用它来进行处理。

reMarkable给我提供了很大的思考空间,但由于它存在局限性,我不会向所有人推荐这款设备。它只对非常特殊的工作流适用。所以很容易就会成为又一个慢慢被束之高阁的昂贵电子玩具。

令人惊讶的是,我还发现它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演示文稿。绘制幻灯片的乐趣就更大了——如果我用 Keynote 用得太久的话,我会感到很沮丧的。

推荐一本书

史蒂文·约翰逊(Steven Johnson)的《好点子从何而来》(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)。这本书到处都是作者的精彩观察,他是一位花费了大量时间阅读和思考科学史的人。作为一名工程师和理科生,我很喜欢这本书。我还曾为此写过一篇简评。

 

转自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XTd5JydLfTLNedhFSeEEw

1.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谢谢! 2. 本站所有资源文章出自互联网收集整理,本站不参与制作,如果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。 3. 本站发布资源来源于互联网,可能存在水印或者引流等信息,请用户擦亮眼睛自行鉴别,做一个有主见和判断力的用户。 4. 本站资源仅供研究、学习交流之用,若使用商业用途,请购买正版授权,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下载用户自行承担。 5. 联系方式(#替换成@):contact#ppbuzz.com